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数千亿规模的产业链。伴随着消费产业升级、双循环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及消费者审美观念的深度变革,美妆行业又将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美妆行业如何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更好地迎接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紧跟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在激烈复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12月20日下午,2020华理美妆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业界精英、专家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据了解,中国的美妆行业目前已有3000多亿的市场规模,且尚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但中国美妆市场渗透率仍远低于全球市场,特别是欧美及日韩等国。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有关数据显示,到2022年,中国美妆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如果再加上个人护理品类,中国美妆市场已达到万亿级的体量。在产业集聚、行业新技术、产业链优化等推动下,中国化妆品行业进入了“新经济”全面觉醒的时刻。
会上,巴斯夫全球副总裁、护理化学品业务部大中华区业务管理部毛建文博士指出,中国几十年的快速地发展及我国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的提高让我国的化妆品行业迎来了黄金时代。与欧美日韩等国相比,我们化妆品市场的渗透率不足恰恰将会给我们大家带来无数机会,花了钱的人生活质量的需求和向往必将让更多民族品牌跻身世界一流行业。从原材料产业的角度,企业通过给消费的人带来“需、求、悦”的满足,从而给品牌带来价值才是真正的基础。对消费的人需求的洞察以及在消费需求背后所隐含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向往,是企业推动创新的基本思考原则。
当前,中国的民族美妆品牌已发生了群体性崛起。化妆品原料与商品市场民族化是必然的发展的新趋势。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化妆品学院执行院长张婉萍校友指出,任何一个行业,技术是发展的原动力。化妆品市场的民族化技术创新是关键,化妆品行业的技术链包括了原料、配方、评价三大块。在原料方面,除了被市场与消费者关注的天然提取、生物发酵之外,我们不应该回避合成,化妆品原料依然是依赖于合成技术,需要结合化妆品配方体系明确合成原料的方向与应用性能;在配方方面,化妆品配方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体系,尤其是基于胶体与界面化学的理论基础开发配方,针对原料特性设计载体结构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体系是未来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向;在评价方面,在新法规条件下,对评价的要求更高,整个行业都会关注化妆品原料及产品评价体系的建立。应用到化妆品中的评价还有非常长的路要求,要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多维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化妆品市场可持续、规范发展的前提。
此外,据2021年中国化妆品市场现状及发展的新趋势预测分析指出,个性化、高性价比产品是未来主要方向。随着消费者群体的年轻化,消费理念更成熟,他们在产品用途、成分和品牌定位上的偏好也更为细分,对产品的需求也更加个性化,美白、祛斑、抗衰老、保湿、防晒等功能性、个性化产品将会慢慢的受到消费者的认同。同时,随着电商、新零售等消费渠道的兴起,产品价格日趋透明,消费的人在美妆产品的选购上,更看重性价比,不再盲目追求高端品牌。
以上信息由经济带网—丝绸之路经济带()小编整理,如若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可立即前往了解。
经济带网()秉承“共建、共享、共用、共赢”的原则,诚邀国内外各级政府机关、商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新闻媒体、企业单位、投资经营创业者等各类优质资源共同参与、各展所长,形成基于市场机制的多样化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建立以经济带网数据中心为主体,共享资源、共谋发展,更好地推动经济带沿线:智慧城市平台建设、产业链型平台开发、地方产业经济宣传、产业供需数据分析、项目产品宣传推广、入驻园区招商对接、商务金融服务对接、战略学术研究等工作大发展。
上一篇: 新锐药最猛老牌讲究稳量化浅探国货精华抗衰配方体系 下一篇: 2024品牌化妆品排行榜大揭秘谁才是真正的美妆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