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就在北京冬奥会结束没几天,普京突然宣布针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对乌军发起闪电战。
起初,人们认为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俄罗斯将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掉乌克兰,并且达成自己想要的条件。
然而,在种种原因影响下,这场战争成了一场持久战,直到如今也没有分出胜负。
虽然中国坚持中立,但怎么样看待这场战争,我们能从战争中得出什么样的教训,也是很重要的。
俄罗斯为何迟迟攻不下乌克兰,将一场闪电战硬是拖成了长久的拉锯战,最明显的无疑是俄罗斯在国防上的废弛。
提起俄罗斯,我们第一反应可能会想起俄罗斯的前身——苏联老大哥,又会想起战斗力惊人的军人,豪华的武器、先进的军事科技,这是我们对于苏联或者俄罗斯的固有印象。
但是,这样的固有印象的确已经过时了,如今的俄罗斯军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回顾俄乌冲突整场战争,双方能够打得旗鼓相当,高情商的说法可以叫做“棋逢对手”,低情商的说法可以称之为“菜鸡互啄”。
但俄军的表现则令人大跌眼镜,随着战事的推移,俄军慢慢的变多的缺点浮出水面。
而俄罗斯军队却一直在吃苏联的“老本”,军队中的很多装备依然是苏联时代留下来的。
在俄乌战争之突,俄罗斯固然取得了巨大的军事优势,但这样的优势却并非因为俄罗斯的军备实力很强,而是乌克兰的军备力量太弱。
但随着俄乌战争的发展,一些西方大国下场,给予了乌克兰大量的军事援助,让俄军落后的军备逐渐捉襟见肘。
在空中力量方面,过去俄罗斯战无不胜的苏-35S和苏-34战斗机,在进攻乌克兰中部地带的时候被乌军方面精准打击,遭到了不小的损失,没能完成俄军的既定任务。
现代化战争讲究海陆空立体作战,而空军速度最快,最为灵活,还能够直接进行空中轰炸和空中打击,往往是三军中最先投身战役的那一个,承担着侦察敌情、掩护海陆力量的任务。
导弹不像常规武器,常规武器的射程最远也就几千米,虽然武器上会搭载一些辅助瞄准的零件,但最后还是要用人力瞄准的,外在条件并没有太苛刻。
以中国导弹的标准为例,中程导弹的射程在一千米到三千米,远程导弹的射程在三千米到八千米,而洲际导弹的射程更是在八千米以上。
在发明导弹之初,往往采用惯性制导,这样的解决方法的原理是在导弹中安装一个惯性测量单元,通过一系列精确的计算实现打击。
但这个方法的问题很大,这样发射导弹有必要进行计算,而进行计算就必须需要一些时间,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有很大的可能性耽误了军事计划。
然而,随着苏联解体、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的“休克”经济,俄罗斯的经济问题愈发严重,军事科技上的资金也慢慢变得少。
旧的卫星无人维护,新的卫星又迟迟研制不出来,导致俄罗斯的卫星数量越来越少。
2024年4月,俄罗斯副总理曼图罗夫在谈话中提到:俄罗斯目前有240多颗卫星,今年计划多发射100颗。
240颗,听起来可能觉得不少,但必须了解到的是,美国有6000多颗卫星,这两个数字放在一起对比,差距之大不言而喻。
一些定位画面甚至模糊成了“马赛克”,如此模糊的画面,想要实现精确打击简直是痴心妄想。
而俄罗斯坦克也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在长时间的俄乌战争中,俄罗斯的装甲部队损失惨重,战损率接近一半。
在俄乌战争打响之前,很多人认为:如今的世界很难打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了,和平是世界的主旋律,国家拿大量的资金发展国防是杞人忧天。
但俄乌冲突可以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无论是主动进攻的俄军还是反击的乌军,都深刻诠释着国防的重要性。
俄乌冲突并非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它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苏联时期。
虽然乌克兰加入苏联,但它还是希望能在苏联内部,获得比较独立和自由的地位。
但苏联希望加强对各加盟国的管束,加强中央的权力,这也是两者最早期的摩擦。
但随着苏联工业化的进步,一个问题凸显出来:工业化的资金和煤、铁、天然气等资源越发短缺。
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当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作出了两个决策:农业集体化和开发乌克兰东部地区。
所谓农业集体化,就是中国俗称的“吃大锅饭”,一群人建成集体农庄,一起劳作、一起耕作,收获的粮食除自己的口粮之外,其它全部上交给国家。
国家在收到这些粮食后,把它们都卖向国外换取外汇,再将赚来的外汇全部投入到工业发展中。
这种方法虽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但对于所有经济实力较为薄弱、工业化处于起步的阶段的国家来说,是广为采用的一种方案。
虽然农业集体化的政策下,全国都要交粮食,但根据粮食生产状况,苏联给出了不同的指标,生产粮食多的地区多交,少的少交,作为“欧洲粮仓”,乌克兰自然要每年交付巨额的粮食。
1932年,工业化到了关键阶段,苏联给乌克兰下了一条死命令:交出770万粮食!
例如苏联东部石油和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但气候严寒、人烟稀少、距离东欧平原很远,开发成本和难度相当之大。
而相比之下,乌克兰东部地区算是少有的兼顾资源丰富、具备产业基础等多个优势的地区。
最初,乌克兰也十分高兴,毕竟发展乌克兰地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这是完完全全的好事啊。
然而,随着开发的进行,乌克兰人发现,苏联在乌克兰东部开发资源,一部分用于其它地区的建设,一部分出口赚钱,赚的钱收归中央,乌克兰自己却没有捞到多少好处。
而俄罗斯自诩苏联继承人,认定乌克兰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允许乌克兰投靠希望,最终酿成两国战争。
在2000年到来之际,我国着力解决和邻国的历史遗留问题,避免了很多误会。
只有有钱,你才能去发展军事、发展工业、搞好外交,发展始终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议题,俄罗斯的经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随着俄乌战争的拉锯,西方各国下场制裁俄罗斯,冻结俄罗斯资金,撤走在俄罗斯的产业。
但深一层思考,西方为何会如此有恃无恐地制裁俄罗斯?最终的原因还是俄罗斯经济不行。
试想,若是俄罗斯经济发展,几乎在每一个领域都与西方其它国家有着密切合作,它们还敢如此有恃无恐地制裁俄罗斯吗?答案显然是不能。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说根本就是打钱,装备更新换代需要钱、装备维护需要钱、研究先进的军事技术也需要钱,没有钱在军事上是寸步难行的。
总之,虽然中国并未参与俄乌冲突,但也要研究战争中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