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李林 刘觅觅)在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新华网推出“我请代表委员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邀请广大网民建言献策。自活动上线以来,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内容受到网民的广泛关注。代表委员在回复中与网民一起,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如今,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正大范围的应用于农业领域,乡村振兴图景正蓬勃生长。
“希望代表委员们能在两会上提议,加大对少数民族非遗文创产品电商销售的扶持力度。”“如何结合线上优势,以产业升级带动更多农户去参加了、受益其中?”“怎么样才可以逐步降低物流成本,让我们消费者受益?”网友们纷纷在线留言,关注如何依托区位优势和电商模式,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赋能。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德庆县东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陈慧回复网友:“文化为魂,品质为核。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才能更加有效通过一个农产品带火一座城。我们积极落实产业振兴发展要求,将出口基地总部打造成为集能采摘、能参观工厂等为一体的研学、康养环境,吸引了珠三角地区众多购买的人。”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利参加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利回复网友:“当下电商发展势头强劲,确实为非遗文创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提供了新的广阔平台,而少数民族非遗文创产品蕴含着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既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文化,也能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绣娘们增收。我会把建议带到全国两会上。”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陇海物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建武表示:“电商物流降本需要从技术升级、模式创新、系统协同、绿色低碳四个维度发力,有效推动全产业链降本增效。比如,在模式创新方面,要尝试构建分布式仓储网络,推行库存共享机制,开发即时运力调度平台,建立动态定价模型,打造更高效更灵敏的运行模式。”
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文件指出,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是当前抓好“三农”工作的关键之举,也是我国实现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答题。在与乡村振兴有关的互动留言中,新质生产力、科学技术创新、产业链升级这些词语高频出现。
“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创新来推动畜牧业的转型升级,能否给些具体建议?”“希望代表委员建议进一步夯实楠竹产业基础,尽快助力楠竹产业做大做强。”“希望代表委员能在两会上提议,进一步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千方百计促进水稻品质提升。”……一条条留言饱含着网友们对家乡高水平发展的美好祝福,也凝聚起助力乡村振兴的希望和梦想。
全国政协委员、延边畜牧开发集团董事长吕爱辉回复网友:“种业是畜牧产业链的源头,畜禽种业振兴是推动产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的条件。在良种培育方面,要加大畜牧科研投入,深入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育种提升工程,健全产学研联合育种机制,加强国家级和省级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建设,推动地方品种资源应保尽保、有序开发。”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河口苗族乡杨家寨村村民胡美娥回复网友:“提高楠竹产量和质量,产业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企业的推动,要鼓励企业继续创新,提升加工工艺,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与东部省份的产业合作与交流,引入东部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优势互补,一同推动楠竹产业的发展。”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乔文志在田间察看水稻生长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乔文志回复网友:“黑土地是我们的宝贝,保护好黑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我建议加大秸秆还田的推广力度,提高黑土地的有机质含量。同时,我还关注水稻品质提升的问题,希望能够通过构建种业创新联合平台,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强化政策与资金支持,提升水稻品种品质,助力农民增收。”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常委、夏河县委书记杨振林表示,“吸引年轻人返乡最关键的是要重构发展业态,让家乡成为既能承载梦想,又能兑现价值的热土。在产业培育上,要用活政策激励,持续深化改革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打造农、牧、文旅、生态融合叠加的复合型产业体系,健全产业链、延伸供应链、增强价值链,拓展更多适合青年就业、吸引创业的空间和机会。”
近年来,新农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正以其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新时代农民需要具备哪一些技能,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在培育新农人的过程中,如何完善新农人体系建设?”“新农人返乡需要注重哪几个方面,才能做出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代表委员们结合自己实践,给出了思考与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巧认为,完善“新农人”体系建设,首先应加强农业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农技培训等方式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工具,提升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此外,完善“新农人”体系建设,激发“新农人”干事创业热情。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阳江阳春市中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场场长谢汝朋在回复网友时表示:“首先是发挥专业优势,科技赋能农业。将所学知识与农业实践结合,聚焦技术创新。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可把握机会,从灵活的‘小而美’产业创新发展。”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回复网友:“新型农民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尝试新的农业方法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并在经营中进行创新,拓宽农产品销售途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新时代农民要掌握的技能涵盖了技术、营销、生产、管理以及创新等多个角度。”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岐山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永建议,构建“政校企”三位一体的培养机制,设立农村人才专项基金,完善“新农人”职称评定体系,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把论文写在大地上”。